(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2日電)兩岸服貿協議尚未獲立法院通過。產業分析師認為,對兩岸後續的貨品貿易協議談判,乃至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應靠智慧化解。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後,還有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要談。分析師表示,若服貿協議未能通過,除金融業將面臨陸資參股無法順利注資的情況,更恐影響兩岸後續協議能否順利展開。
中國大陸與韓國經貿關係進一步發展,雙方針對自由貿易協定(FTA)已初步達成共識,若中國大陸與韓國正式簽訂FTA,台灣與大陸各項協議落後,恐影響台灣產業與韓國競爭。
台灣與韓國在顯示面板、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工具機產業有明顯競爭態勢。產業分析師評估,台灣與大陸的產業競合關係,應就先前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進一步協商,雖無關服貿協議、貨品貿易協議內容,但重點在於服貿協議進展停滯,恐影響兩岸後續其他談判的互信基礎。
研調機構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指出,台灣競爭對手韓國與中國大陸將簽訂FTA,但台灣卻無法簽訂相關協議,自然不利於台灣;服貿協議無法推動,的確可能讓其他兩岸經貿協議無法順利展開。
不過,張小彪強調,台韓競爭不能單純只看陸韓簽FTA,韓國可享多項產品免稅,或台灣與大陸的服貿協議、貨品貿易協議,對台灣產業的發展有多大幫助。
以面板產業而言,他表示仍應回到ECFA架構談判,且若與大陸協議未涉調降關稅或免稅,台灣面板銷陸課稅,與當地生產的面板競爭,還是會面臨一定程度的壓力。
張小彪表示,韓國三星、樂金顯示器在中國大陸投資的8.5代面板廠,可望在明年上半年開出產能,自然也可免除進口關稅。
電子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黃銘章指出,大陸本土面板廠、外商投資當地面板廠供應內銷面板,自給率約30%至40%,預計3、5年後目標為60%至80%,大陸面板自給率提升,台灣面板銷陸除面臨市場縮小,還有課稅的壓力,因此銷陸面板課稅問題應儘快解決。10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