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上市櫃公司首季財報陸續出爐,由於年初新台幣走貶,電子股吃下匯兌收益的「大補丸」,華碩(2357)、可成(2474)甚至大賺逾10億元,雖昨天股價雙雙不漲反跌,令人擔心利多出盡,但企業界呼籲貶值聲浪又起,仍為市場增添利多聯想。
統計也顯示,可成首季受惠於日圓借款匯兌貢獻達14億元,成為已公布財報匯兌收益最多的公司;華碩則由於首季持有美元、人民幣部位,加上歐元成功避險,匯兌收益達10億元。
不過,昨天華碩、可成股價分別9.5、7元,收349元、153元,儘管外資仍維持買超,但股價卻頗有「利多出盡」態勢。
MA資產總經理陳冠融說,匯兌收益屬於非經營性獲利,且若公司操作過度,很容易造成盈虧波動加大;他建議,投資人拿財報,應該先看「營業利益」項目,首要了解本業是否穩健獲利,至於業外的匯兌收益最好當成「天外飛來一筆」。
受到美日擴大寬鬆、貨幣競貶效應影響,新台幣匯價自去年第四季起波動大增,先前因台幣升值,造成外銷為主的電子業出現較大匯兌損失並侵蝕當季獲利,造成電子股股價落後大盤。
但今年首季開始不僅新台幣貶值,人民幣則呈現升值,國內不少企業海外銷售、大陸獲利都出現匯兌收益。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新台幣貶值幅度達1.64%,其中第1季新台幣貶值2.66%,人民幣則升值0.33%。
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龔真樺表示,伴隨首季台幣由升轉貶,相關出口概念股,包括手機、電子零組件等相關族群,有望匯損回沖,挹注第1季財報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際景氣似乎仍未好轉,近期國內企業界再度呼籲新台幣應持續走貶,一旦第2季新台幣維持貶值態勢,對電子股將可利多解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