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積極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開放市場我們準備好了嗎? 根據主計總處首次進行企業全球布局調查,我國僅0.41%的企業在海外有營業據點,官員分析數據認為,看起來全球化程度不高,面對市場要開放,企業得先壯大自己,優化本身的競爭力。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看起來國內企業全球化的狀況還有進步的空間,雖然全球化調查在其他國家也都是近年才有的新調查,欠缺與國外比較的資料,但是連1%都不到,顯示國內企業全球化程度確實不高。
主計總處最新一次的工商普查首次針對全球化進行調查,100年底我國企業單位家數為118 萬4799家,在國外設立營業據點的僅4909家,占整體企業0.41%。其中工業部門有海外營業據點的比率為1.04%,高於服務業部門的0.25%;主計總處官員解釋,這項調查對象包括雜貨店在內的所有企業,因此九成為服務業,服務業的小公司更多,因此海外布局比率會較低。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我國企業海外布局企業比率不高,與我國以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這項國外設立營業據點的調查,條件為在國外設有分公司、子公司、辦事處,或國外投資關係企業持股達到50%,或對人事、財務有操控能力的情況,只有大規模企業才具備上述海外布局的能力。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促使企業走出去的動力是追求更大的利益,包括海外有更廉價勞工、便宜的原物料或者更大的市場等,這是比較原則。能走出去的企業顯示其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否則出走海外還沒站穩就先陣亡了,從這點來看,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仍有提升的空間,也顯示我們面對市場開放時,可能需要先優化企業本身的競爭力。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整體企業海外布局比率僅0.41%,經濟學者認為,這顯示台灣企業在全球化上仍有努力的空間。
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主任蘇顯揚表示,世界各主要國家中,全球化布局較高的是日本,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高達40%,因此企業出去的多,但是外資到日本投資的相對就較少。從這項調查看來,我企業國際化不足,全球運籌的能力不夠,面對市場開放壓力會比較大。
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表示,企業海外布局比率僅0.41%,顯示企業還有努力空間,企業必須提高附加價值才有競爭力,面對國際競爭留在這裡會坐困愁城,出去才有成長壯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