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礦石的採購,導致企業間接助長剛果地區流血衝突,引起國際組織與歐美國家重視,美國去(2012)年率先明文通過法案,要求美國公司調查、揭露產業鏈是否使用衝突礦石,將衝擊以電子業為首的全球企業,並擴及到其他產業,本報特別企劃「衝突礦石」專題報導,解析該法案對國際與台灣的影響,以及台廠如何因應,爭取在這波巨浪下化為機會,強化國際產業競爭力。
搭捷運,人人幾乎都在滑手機,回到家打開42吋平板電視,用平板電腦上Facebook,看看親友分享的新動態。 電子產品充斥生活,但手機、筆電,汽車,甚至剛換的新燈泡,背後或許都裹著一層鮮血才得以製成,原因就是原料中有「衝突礦石」。衝突礦石為電影「血鑽石」電子產業版。非洲剛果等長年內戰國家,境內有豐富金、錫、鎢礦產,是廣泛使用在電子產品與製程的重要原料。但豐富礦產並沒有帶來經濟改善,卻成為反政府武裝團體控制礦場後,購置軍火主要財源,帶來的是礦工的長期被剝削。
KPMG台灣所會計師指出,美國為抑止因採購衝突礦石,間接助長武裝部隊軍火資金,去(2012)年8月通過法案,要求美國公開發行公司,必須在明年(2014)5月底前向美國證管會(SEC)申報,調查、說明企業本身是否有使用衝突礦石來源的金屬原物料,並在年報與企業網站同時揭露。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李宜樺表示,若申報不實,除了可依美國證管法開罰,若投資人因錯誤資訊導致投資有損害時,也可對公司提起訴訟。
會計師說,沒有公司希望被點出自家產品是剝削礦工、促成戰爭的間接推手,若處理不得當,將嚴重影響商譽,衝擊經營績效與股價表現。台灣第一波受衝擊業者,就是在美發行ADR公司,例如台積電、聯電、友達等大型企業,必須得正面因應,全面檢視配合廠商是否用到衝突礦石。
李宜樺表示,如果台廠在這波揭露因應,沒辦法有效應對,將會影響其競爭力,最嚴重就是訂單流失,造成供應鏈大洗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