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號合作社」揭牌儀式,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右二)與6個進駐單位代表一起拉下布幕揭牌,象徵133號合作社開張。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提供 |
台北東區的松山文創園區,正蓄勢待發!除了日前成立集結六家文創相關公協會的「133號合作社」,位於園區內、5月中將試營運的臺北文創公司,也正邀請文創產業入駐文創辦公室。
松山文創園區的前身是擁有近80年歷史的松山菸廠,兩年前因舉辦「2011世界設計大展」,成為台北市民日漸熟悉的文創據點。
日前松山文創園區內成立「133號合作社」,將提供文創產業公協會進駐與展示空間,打造文創產業交流合作平台,成為「古蹟中的創意合作社」,更希望藉此匯聚跨領域文創人才。
「發展文創產業,最重要的是人才!」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說,在松山文創園區設立「合作社」的想法,醞釀近一年而落實,產業需要環境和空間,更需要人才群聚。
松山文創園區的133號合作社是一個網絡和平台,進駐的公協會不但可在此跨領域交流,也希望藉此將文創、時尚、設計、創意工作者群聚,成為跨領域的文創產業育成基地。
劉維公說,此創意合作社以園區的門牌號碼「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命名為「133號合作社」,經由公開徵件與審核,募集六家文創相關公協會及非營利組織團體進駐,包括財團法人中文數位化技術推廣基金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原住民多族群文化交流協會、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及台灣動漫創作協會。六家公協會辦公期間都提供開放空間參觀。
此外,位於松山文創園區內的臺北文創公司即將於5月中試營運,也正邀請文創產業入駐文創辦公室。
臺北文創公司指出,臺北文創主建築地上14層、地下4層,包括文創辦公室、文創商場、文創旅館、文創展演設施及文化廣場等空間。臺北文創4樓至13樓規劃為文創辦公室,將讓進駐產業互相激盪創造能量,開發多元合作形式,成為匯聚文創資源的產業辦公聚落。
文創業者認為,要能留住人才、匯聚產業,必須靠足夠的工作機會,如果能有更多政府與民間資源投注到文創產業,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之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