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UDN聯合書報攤-親子育兒
聯合書報攤-親子育兒:收羅學前教育雜誌、bobo小天才、Baby Life、嬰兒與母親、媽媽寶寶、媽咪寶貝,讓親子關係更親近。
如何激發幼兒的數學小腦袋?!
Apr 26th 2013, 03:27

【採訪撰文/李沛瑜;諮詢/臺南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張麗芬;攝影/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化妝/筱喬;演出/漂亮媽咪:賴怡汀、帥氣爸比:陳青豪、可愛姐弟檔: 陳威妮、陳威立;服飾提供/勾勾花園-手作勾織飾品、許許兒-森紛有機棉服飾】

數學是什麼?為什麼要學數學?
數學遍布於生活經驗之中

數學是什麼?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一般人都同意,數學是很有用的知識,可以用來描寫我們的生活經驗。雖然今日數學已發展到由抽象概念所形的結構,不容易看出它與生活的關聯,但是它卻起源於生活的需要,例如傳說埃及人為了在尼羅河氾濫後重新釐訂田界而發明了幾何學。

也因此數學要與生活密切結合才是活的,特別是對還沒接受過正式數學教學的學齡前孩子,透過生活裡的實際經驗,才能讓數學對他們有意義。

數學不只是加減乘除

很多人認為數學就是學習數字或加減乘除的計算,但是這只是數學的一部分。美國數學教師協會就特別強調,數學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生活中隨時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不論這些事情與數學有無相關,在解決時多少都需要使用數學技巧,因此數學就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少不了要蒐集並使用資訊,或利用已知資訊去臆測、解釋想法、證明答案,因此,數學也是推理的過程。

語言加上數學,訊息更完整

數學也是一種表達方式,不管是用語言說明、具體實物、畫圖、圖表或符號,都可以讓對方了解。最後,數學還是聯繫,數學並不是獨立學科,它與很多科目都有相關,數學若能與生活經驗聯繫,兒童才能感受數學的實用性;數學的知識與技巧的聯繫,才不會覺得數學只是死背的公式;數學的符號和數量聯結,兒童才能理解數學符號的意義。

5歲前有能力學數學嗎?

張麗芬老師提到,早期有個很有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就指出,6、7歲以前的孩子是沒有能力了解數字的意義的,因為他們老是會被自己的眼睛所騙。例如你可以試試看,在桌上排二列積木,每一列各有7個,把積木一個一個對好,問問5歲的孩子那一列比較多或二列一樣多?

通常他會說一樣多,接下來你把其中一列拉長,排得比較散開,再問一次同樣的問題,他會說看起來比較長的那一列比較多,問問他的理由,「因為它比較長,所以比較多!」

「我遇過一個孩子,他甚至把二列都數過一次,都是數到7,但是還是堅持長的那列比較多。」也許許多人都覺得不可置信,可是,很多國家的研究結果都相同。不過有人覺得這是實驗情境造成的,因為如果把積木換成巧克力,而且讓孩子可以選一列帶回家,即使你把數量比較多的那一列排得比較短,孩子就不會被騙,他會選比較多(但是看起來比較短)的那一列。

皮亞傑認為,學會點數東西對數字的學習是沒有必要的。但是有一點皮亞傑倒是說對了,數字概念是無法用肉眼看到,例如看到★★★★★★,你會在內心形成「6」的概念,但是6並沒有實體的模樣,而是來自於這6顆星星實體所形成的關係。如果孩子還沒有發展到可以了解這樣概念的時候,他就不會了解這6顆星星不管排成圓形或三角形,排成長的或短的,怎麼排都還是6個。

因此數字概念也很難用語言直接教給孩子,必須要孩子自己在心裡形成這種關係。所以,即使他會念數字到100,也不表示他知道100是什麼意思。

學數學的腦,靠演化?

不過,皮亞傑可能太小看孩子了,即使是年齡很小,孩子也有一些數量概念,例如有個研究發現,4、5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分辨2個物體和3個物體是不一樣的,不管這些物體的位置、大小、名稱都不一樣。

這怎麼可能?事實上,還有一些發展學家主張,早在出生之前,大腦就透過基因的控制,發展出一個專門用來辨別數量的模組;也就是說,演化早就為新生兒的大腦裝配了啟動數量分辨的系統,而且這個系統已經配備給任何一種文化的新生兒。

一等他出生,只要有一些相關的刺激,就能啟動這個裝置,進行更複雜的學習,畢竟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分辨食物、敵人數量的多少對生存是很重要的,很難想像如果大自然沒有先配備這些能力給每個孩子,我們要如何在這個充滿數字的環境中生存。

數量感、次序、3以下的數量是天生直覺

很神奇,是不是?!研究還發現5個月大的嬰兒就對加法和減法有一些理解,他們能分辨「加入」會讓東西變多,「拿走」會讓東西變少。不過,這些都是在實驗室裡作的研究,而且數量都不超過3。

但是爸爸媽媽們如果仔細觀察,還是會發現,這些孩子還真是不得了,給他糖果的時候他會伸出長長的手,向你要求「好少,我還要!」「多一點!」不過這只是對數量的認知,一種籠統的多、少概念,不是對數量的精確概念(例如5個),這種精確的數量概念要經過學習才會。

精確數量、大於3的數字或計算需學習

即使演化已經給孩子學數學的大腦,那也只是一種對數字的直覺了解,其他動物也有這種能力,因為它來自演化,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語言或透過教學,像是數量感(分辨多、少)、次序(大小關係)、數量(3個以下物體)、加減概念。

但是另外一些數字能力需要使用「符號」,來自於文化,就要透過學習而來,因此還是要經過成人的教導才會。像是精確的數量、念數字、點數(4個以上物體)、計算等。因此,學習數學的大腦也需要有環境裡的經驗才能啟動它,支持它運作,所以環境、成人的支持還是很重要。

5歲前的數學概念
自己會發現規則

過去30多年的研究發現,孩子普遍對數學有一些「直覺式」的數學能力,而且甚至在語言或文化開始發生影響之前就已出現,它可以是口語或非口語的,有時很具體有時又很抽象。

一般而言,孩子在開始會說話之後不久,就會學著大人念數字,大約2歲的孩子會開始學習念數字3歲開始會數5個以下的東西,到4歲大多能正確點數10個東西,他們可以一邊用手指著東西一邊唸數字,最後可以回答你「有多少?」的問題。

看到別人數錯的時候,他們也會迫不急待的告訴你誰數錯了,那裡錯了,例如「小熊這裡數2次,不對!」「錯了!這個(氣球)小熊沒有數到。」「小熊數到7,但是他說有3個氣球,還有4個!」顯然,他們不只會點數,也知道點數的規則。這些都是在生活中經常練習數東西的經驗累積下來的,他們會自己發現這些原則。

當孩子能結合數字與數量概念後,就能區分數字大小,通常對數字差異較多的情況比較容易分辨,例如比較容易分辨8和3誰比較大,比較不容易分辨8和7誰比較大。這個就與數字彼此之間的關係有關,知道3、7、8之間的關係,念數字時是先念到3,再念到8,所以8比較大,通常5、6歲的孩子會有這種了解。

學會點數,再加上之前了解的加減概念,孩子會開始使用點數的方法作加減計算,一開始是藉助手指或其他具體東西,從1開始數。之後慢慢變成可以只使用口頭方式從1開始數,然後再變化成比較有效率的「接著數」(counting on),直接從被加數往上數,甚至從二個數字中比較大的數字開始數(例如算2+5時,先念5接著數6,7),因為這樣比較快。當他們有很多練習之後,就有可能出現不必數數而直接說出答案。

有時,他們還會自己發明一些方法,例如有一次張麗芬老師問家中唸幼稚園中班的老二,如果你已經有5顆糖果,我再給你3顆,那你現有幾顆糖果?他伸出3隻手指頭,看著指頭,嘴巴念著:「1是6,2是7,3是8,8顆!」這點令人很驚訝,他從那裡學來的?

直覺式數學能力

孩子的直覺式數學能力內容包含廣泛,除了大家最熟悉的數字與計算,還包括了幾何與空間、量與測量、邏輯與關係等。例如:

1.數與計算:唱數(念數字)、五個一數、十個一數、點數(數東西)、比大小(3和5那個多)、序數(第一、第二)、認讀數字、平分東西等。

2.幾何與空間:直線與曲線、平面圖形、立體形狀、空間概念(上下、裡外、前後等)。

3.量與測量:量的單位(一本書、一朵花)、量(長度、面積、重量、容量、輕重、濃淡、時間、快慢)的比較與測量。

4.邏輯與關係:比較、分類、部分-整體、序列、樣式等。

如何引導孩子的數學思維?

張麗芬老師提到有一個研究生就調查父母親會利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機會提供幼兒數學經驗,結果發現,父母親會使用很多機會,例如教孩子認得生活用品上的數字(遙控器、計算機、磁鐵、車牌、門牌或招牌上的數字),唸數字(例如從1念到100),倒數(例如從10念到1),念唱含有數字的歌謠,點數東西(樓梯、車子的輪胎、糖果、錢幣、卡片、骰子的點數),理解順序概念,請孩子計算錢幣,加減運算概念的生活事件等。而這些活動就是孩子平常就在做的事情,通常也是孩子有興趣的。

另外,孩子在遊戲時,也會使用很多數學能力,例如有研究觀察孩子在玩時的情形,發現孩子有46%的時間在進行與數學有關的遊戲,例如把東西分類、點數手邊的物品、或探索形狀。其實,我們的環境中充滿了與數學概念有關的事件,爸爸媽媽只要能辨認出這些機會,就可以加以引導。

放輕鬆、保持好玩的心態

相信爸爸媽媽對適合孩子學習的數學內容已經有些了解,接下來就是要用什麼態度和技巧來引導孩子呢?

在心態上,首先,請了解,你不必是數學奇才,才有能力教孩子學數學。請不用擔心自己的數學不好要怎麼教,孩子需要的是能促進他們數學興趣的成人。

而且你本身就是孩子的學習楷模,如果你本身對數學的態度是負面的,別忘了,也會把這種態度傳給孩子。所以首先,你要認為它是好玩的,也要讓孩子覺得:數學是可以玩的,數學是有趣的。學習時間長短不是最主要的考量,也不必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有多少「數學時間」,這樣才不會對你和孩子造成壓力。

張麗芬老師提議可以試試以下做法:

1.有興趣的活動和遊戲

玩和遊戲是孩子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孩子都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遊戲,所以爸爸媽媽不用擔心遊戲是不是有教育性,只要隨著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對數學好奇,體會數學的樂趣,而不是苦差事。

有些遊戲很適合和孩子一起玩,例如一副紙牌就可以玩很多遊戲,比大小、抽鬼牌、接龍、撿紅點等。還有一些盤面遊戲,例如大蛇棋,大富翁,也可以讓孩子學習認讀數字、點數、數字之間的關係等。數學本來就可以和許多活動結合,如果能利用孩子有興趣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加入數學的原素,也能水到渠成。

此外,研究發現,在孩子有興趣的閱讀繪本故事中,適時介紹數學概念或數學語言,就可以增加孩子的數學能力。下次在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時試試看,例如「毛毛蟲吃了3個李子,讓我們來數數看是不是3個,1,2,3,真的有3個李子!」也拉著孩子的手數數看,「他們排隊要去游泳,誰排第一個?」。

2.讓孩子主導,先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本來就對很多事情很好奇,拿到玩具時,不免先把玩一番,玩具本來就有很多玩法,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玩法,父母親不妨先看看他到底怎麼玩,從孩子的玩法去推敲他目前的所知所能,了解他可能知道什麼,再作引導。

父母親不必急著告訴他要怎麼玩,也不必太急著看到玩玩具的成果,有時太著急反倒適得其反,不只帶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也減少讓孩子玩的興趣。要記得學習的主角是孩子,多點耐心,跟隨孩子的歩調,讓他主導,先滿足他的好奇心,再適時給建議。

3.讓孩子透過實際操作和具體經驗來學習

數學是抽象概念,而抽象概念是很難用語言直接教給另一個人,更別提對象是個小小孩。數學概念會用符號表示,但是這些符號對孩子而言有如另一種語言,如果沒有賦與意義,往往不容易了解或記住。所以如果你說了半天,孩子還是似懂非懂時,試試看把積木、花片或任何可以取得的東西拿出來,讓孩子透過實際操作和具體經驗來學習,孩子的印象會特別深刻。

這倒不是說爸爸媽媽必須去買所謂能開發孩子數學能力的昂貴益智教具,實際上不用特地買昂貴的教具,家裡隨手可得的用品就可以。另外,有些父母親會禁止孩子用手指頭計算,因為太慢了,但是孩子還是會偷偷把手背在背後算,事實上,孩子的學習是從具體進到半具體,然後才是抽象概念!

現今市面上也有許多幫助孩子學習數學概念的影片或電腦遊戲,估且不論孩子有沒有能力操作電腦,電腦螢幕上的圖片雖然吸引人,不過那也只是半具體的圖片,與其讓孩子看著電腦上的蘋果比較大小,不如拿出真正的蘋果,不只能實際看到大小,還能感受到重量與香味,還能嚐一嚐,孩子也能得到比較多資訊。

4.從生活中學習數學,也將數學使用於生活中

生活裡自然就提供了很多學習數學的機會與活動,例如生活中的購物、分東西、收玩具等,而且是對孩子有意義的學習機會,有意義的情境下的學習效果更大。透過這些活動也會讓孩子了解,數學與生活是有相關的。

例如,烤餅乾活動中就有很多數學與科學概念,要拿幾個雞蛋?秤多少麵粉?加幾杯水?放幾匙糖?先做那個歩驟?再做那個歩驟?要把餅乾作成什麼形狀?烤幾分鐘?烤好的餅乾打算要分給誰?孩子還能親眼看到從材料變成餅乾的過程,過程中各種材料的變化就是最好的科學經驗,而且最好的莫過於做完後還能立即享用,孩子一定喜歡。所以數學就存在生活環境中,只要你能留意,並把握孩子有興趣的時機,自然地加以引導就可以。

推薦書籍
最後,張麗芬老師熱心地推薦可參考書籍,希望對爸爸媽媽引導孩子學數學有幫助:

游雅婷譯(2007) 《樂在學習的腦》 台北市:遠流
陳筱宛譯(2010)《寶寶也是哲學家:幼兒學習與思考的驚奇發現》台北市:商周

張麗芬
現任:臺南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相關研究專案:
1. 學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與成長之長期研究(2011-2013)
2. 情境與父母對學前幼兒計算策略的影響(2008-2009)
3. 結合圖畫書與數學以提升幼兒的數學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2007-2008)

轉貼娛樂文,抽300元7-11禮物卡!

【更多內容請見2013年4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

幼兒視力問題
Apr 26th 2013, 03:27

【採訪撰文/敖庭綸;諮詢/新竹麗明眼科診所院長 陳祐瑲;攝影/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梳化/洋洋;演出/漂亮媽咪:賴姿羽、可愛寶寶:許育齊】

遠視

當遠方物體以平行光線進入眼睛之後,應正常聚焦狀態在視網膜上;若平行光線無法正常聚焦而落在視網膜後面,就叫做「遠視」。兒童遠視的主要原因在於眼球太短。新竹麗明眼科診所院長陳祐瑲指出,事實上人類在嬰兒時期幾乎都呈現遠視狀態,因為眼軸長度尚未發育完全,此時進入眼睛的平行光線多半聚焦在視網膜之後!隨著年紀的增長,眼球會逐漸拉長,遠視的度數也會逐漸下降。

遠視的治療?

陳祐瑲醫生指出,當我們使用眼睛時就會用到調節力,一般而言,年紀越輕,調節能力就越強,尤其小朋友的睫狀肌力量很大,輕微的遠視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陳祐瑲醫生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3歲時就應帶去做視力檢查,驗出實際的度數。

若是輕微遠視,只要視力發展正常,定期追蹤檢查即可,不需要配戴眼鏡治療;而高度遠視的小朋友,因為容易引發過度調節,甚至會使眼球向內靠攏,造成調節性的內斜視,這類患者就可能需要配戴眼鏡治療。

遠視並不代表視力可以看得特別遠,若是四、五百度的遠視未經矯正,則可能造成弱視。

陳祐瑲醫生進一步表示,高度遠視的小朋友主要是先天產生的,不見得與遺傳相關,而後天因素所造成的遠視,比例亦不高,除非是疾病造成的眼球病變,包括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等。此外,父母若想在一、兩歲時就想發現孩子是否有高度遠視也並不容易,因為在日常生活上幾乎表現不出任何異狀。

爸爸媽媽可以多注意小朋友眼球的位置、看近物的時候會不會將雙眉緊皺,非常吃力,或是看電視的時候,忽然靠得很近,這些都可能是高度遠視或弱視的徵兆,但最好可以帶給眼科做過專業檢查才能確認!

斜視

斜視指的是先天性眼睛肌肉不協調,造成兩眼無法落在同一個視線上;依照眼睛偏斜的方向,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以及下斜視。陳祐瑲醫生提及,我們用眼時需要靠每顆眼球上的六條小肌肉協調作用才能保持眼位正常,如果其中某幾條的肌肉力量不協調時,就會改變眼睛聚焦的方向。

一般來說,孩子有斜視較容易被察覺,因為從外觀看起來就是眼位不對,明明是看著前面的ㄧ棵樹,但孩子的另一隻眼睛就往左邊偏去看另一株花。

因此,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的眼睛不正,或有歪頭、斜頸、在強光下有瞇起一眼的習慣,或是發現小朋友兩眼的光點,無法落在正中央時,都應儘速帶去請專業眼科醫師檢查。因為若斜視若未得到早期治療,孩子看物體時影像的立體感與融合感會較差,最後有可能由斜視演變成弱視。

斜視的治療

陳祐瑲醫生與我們分享,事實上斜視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戴眼鏡矯正、戴眼罩遮蓋好的眼睛,以及外科手術等。如果小朋友有輕度的外斜視,他建議爸爸媽媽可試著帶孩子做鬥雞眼運動,這個原理就跟運動員每天固定運動的道理一樣,眼睛的肌肉也是可能透過訓練而改善運動機能。

斜視手術?

若發現孩子有斜視,是不是一定要進行斜視手術呢?陳祐瑲醫生說,基本上,斜視手術本身對於專業眼科醫生來說並不困難,只是在眼球外部的組織切一小口,再將肌肉縫合銜接,手術可以施行一眼或兩眼,看斜視的種類與程度而定。

然而,最大的風險就是年紀較小的兒童要接受斜視手術,通常需要全身麻醉,年紀越小的孩子,全身麻醉進行手術的風險越高,包括麻醉後的呼吸道處理、不良反應等,這些也都會成為家長的重要考量。

那麼,如果不想讓小朋友的兩眼一直偏差那麼多,又可以怎麼做呢?陳祐瑲醫生建議,利用定期的施打肉毒桿菌改善斜視會是一個選擇。事實上,肉毒桿菌術最早就是被眼科拿來改善斜視的,經過FDA認證,造成過敏的機率並不高,此外,它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很快就可以發揮效果,只需要3天至一週的時間,施打後眼部的肌肉受到控制,眼位約有半年的時間是可以獲得改善的。

陳祐瑲醫生提醒,固定的回診檢查也十分重要,半年至少要回診一次,確認眼位差距有沒有越來越大。

何謂弱視

陳祐瑲醫生指出,所謂的「弱視」是指眼睛在發育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發展的階段性結果,例如斜視、遠視等問題而造成弱視。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小朋友有斜視,當他看東西時,他的兩隻眼睛就會往不同的方向看去,時間久了,為了避免自己眼球聚焦產生不舒服的問題,他會只習慣使用其中一隻眼睛,那麼,他的另一隻眼睛就很可能變成弱視。

其它弱視成因

眼疾也可能導致弱視,例如,先天性的白內障、先天性的眼瞼下垂。以先天性白內障為例,光線因為被阻擋而無法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在無法正常使用眼睛的狀況下就會造成弱視。

陳祐瑲醫生進一步指出,如果孩子有先天性白內障,一出生其實很容易就可以發覺,發現後也應儘早進行手術將白內障摘除,由於孩子的眼球發育還不穩定,也繼續在長大,通常將白內障摘除後,會先利用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等到孩子年紀再大一點再將水晶體植入。

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

陳祐瑲醫生表示,弱視可以經由兩眼視力的檢查被察覺出來,不過通常要等到孩子到了兩三歲,可以指導他看以及正確比出視力字母的缺口方向。至於先天因素的弱視是不能預防的,但是可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是對孩子的弱視不加以治療,該眼的視力將會越來越差,無法恢復,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另一隻好的眼睛,此外,有家族病史的爸爸媽媽也應格外注意孩子是否有弱視。

如何治療弱視

陳祐瑲醫生指出,治療弱視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必須強迫使用「弱視」的那隻眼睛,換句話說,就是遮住視力較佳或平日較偏愛使用的那隻眼睛,讓另一隻眼睛接受較多的刺激!

陳祐瑲醫生進一步提醒,治療弱視時,「短暫且有強度的」持續性刺激所帶來的效果最佳,可以讓孩子用弱視的那隻眼睛進行繪、看電視、打電動等,但是,像走向戶外大自然、多看綠色植物這類的外在的刺激,在治療弱視的效果強度就是不夠的唷!

此外,現在許多醫院也有提供訓練弱視的軟體器材,但是陳醫生認為由於現在3C產品十分普及,有趣的電動玩具可以達到一樣的治療效果,爸爸媽媽並不一定只能選用某一套軟體器材來治療孩子的弱視,只需注意軟體內有多元的色彩、難易適中即可,不過,每天必須讓孩子花多少時間訓練其弱視的病眼,一定要經由專業的眼科醫生做審慎評估。

把握弱視治療時機

弱視治療時機最理想是在6歲前。兒童視力在5歲的時候已經發育至八成左右,7歲時的視力已接近成熟,到了9歲之後,剩下的發育空間就不多了,因此建議年滿3歲就應做完整的眼科檢查是否有弱視的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眼睛的意外傷害
穿刺傷

穿刺傷一般來說是指眼球被尖銳物品所傷害,造成眼球破裂的危險,陳祐瑲醫生說,他就曾經遇過小朋友自己削鉛筆削一削不注意,傷到自己的眼睛,因此家長平日應謹慎教育小朋友如何使用尖銳物品,例如,傳遞小剪刀時應把柄向著對方,此外,為孩子選購小剪刀或其它玩具時,也應以專為兒童設計的安全、適齡物品為宜。

若不慎遭遇眼睛穿刺傷意外(例如,鐵絲不小心刺進眼睛),在送醫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先拔出來,有些爸爸媽媽想關心傷勢,會用手撥開眼皮觀察,這些都是危險的行為,切記要維持原狀!不要再對已經受傷的眼球施加任何壓力,應儘速就醫,交由專業的外科醫生處理,等外傷處理完畢之後,應再請眼科醫生做詳細的檢查,確認眼球受傷的程度,避免更嚴重的後遺症產生。

化學傷害

孩子有高度的好奇心,加上搞不清楚容器噴嘴的方向,容易發失化學物品灼傷眼睛的意外,爸爸媽媽應保持良好的收納習慣,將家中的化學清潔藥品收置於高處,此外,在廚房烹煮熱湯等食物時,也應多加小心,以免不慎灑出傷及幼童雙眼,若真的不慎發生意外,第一時間必須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把酸鹼跟熱度稀釋掉,減少化學物品與眼睛接觸的時間,爭取療效!

任何頭部外傷,都要注意

陳祐瑲醫生進一步提醒,很多時候小朋友的視網膜受傷,都是發生在小朋友頭部不小心撞傷了,或是玩球時不小心被打到,但是當下眼睛可能不會立即出現問題。因此,若是發生頭部外傷,第一時間除了使用冰敷腫脹處,盡快送醫外,事後也應再確認孩子的視網膜有沒有受到傷害唷!

陳祐瑲
現職:新竹麗明眼科診所 院長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前新竹國泰醫院主治醫師、教育部計畫學童視力保健講師

轉貼娛樂文,抽300元7-11禮物卡!

【更多內容請見2013年4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

10妙方,讓寶寶自然離乳!
Apr 25th 2013, 04:42

【採訪撰文暨刊頭插畫/湯佳珮;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馨慧;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梳化/徐筑芳;model/帥氣爸比 郭偉明、漂亮媽咪 徐意嵐、可愛寶貝 郭宥辰】

想離乳,最好採「自然離乳」。

少數人會採取「強迫離乳」的手段,也就是一旦決定離乳,立即不再餵孩子母乳。這樣做容易破壞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與安全感,使孩子產生「被遺棄」的感覺,認為母親不再愛他,甚至影響日後對人與對環境的信賴感,因此目前多建議採取循序漸進地「自然離乳」。通常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自然離乳,有些孩子甚至需要半年的時間來逐步適應。

當孩子要求喝「ㄋㄟㄋㄟ」時,母親如果隨時都順應他的需求,孩子當然不會自然離乳。年滿2歲以上的孩子,母親應藉由引導、溝通的方式,慢慢自然離乳。

離乳較佳的時間點?

對於親餵母乳的人來說,至少要哺餵6個月以上才能考慮離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盡可能持續哺餵至1歲以上再離乳會比較恰當,也可以一直哺餵到2歲;如果是瓶餵母乳或配方奶,想讓孩子離乳的話,1歲以後可逐漸改成杯餵。不過無論是親餵或瓶餵,都建議喝到2歲為止就要開始慢慢離乳,最晚2歲半須完全離乳。

太晚離乳的缺點?

要是孩子2歲半還沒離乳,會有哪些缺點呢?對於孩子而言,2歲的孩子即將進入另一個成長階段,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倘若時時還要親餵母乳,會使孩子的依賴性增加,不易適應團體生活,容易因與母親分開而哭鬧不休。

親餵母乳雖然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擁有許多好處,不過等孩子到了一定年紀,若仍採用親餵就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性,也可能會影響到日後的人格發展;至於對母親而言,時時哺餵母乳其實相當不方便,處於哺乳期也不易懷下一胎。

如何「自然離乳」?

1.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餵奶的間隔時間逐漸拉長、每次哺餵的時間縮短。可嘗試與孩子溝通哺餵的時間,喝一定時間之後即可停止。倘若時間到了,孩子仍吵著要繼續喝奶,可跟孩子說「你自己答應我的,說到要做到喔!」

2.與孩子溝通時,可用「媽咪現在好累喔」、「別的小孩都沒喝奶了」等為理由縮短喝奶時間。假使孩子真的聽話做到較少喝奶,母親也要給予獎勵,例如拍手、讚美、給予小禮物等。

3.延遲喝奶時間並藉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方孩子要求喝奶時,母親可以陪他玩玩具、唱歌、說故事等分散其注意力。

4.通常白天較易離乳,但夜晚睡前一般較難離乳。其實不一定要藉由哺餵的方式來安撫孩子入眠,亦可藉由說故事、聽音樂、輕拍孩子背部的方式來安撫他。如果孩子仍然想喝奶,可嘗試以少許副食品代替。家人也要一起協助孩子離乳,並藉由鼓勵與安撫的方式來幫助他。

5.多帶孩子到公園玩,分散其對於喝奶的注意力。看到同年齡的小孩時,可以故意問一下對方還有沒有在喝奶。若同年齡其他孩子沒喝奶了,也會使孩子開始不想喝奶。

6.一開始先停一餐奶,等待孩子適應後,再停一餐奶。

7.母親可以限制哺餵孩子的地點,並說到做到,不要輕易妥協。

8.孩子要喝奶時,先給予副食品。若已吃飽,孩子喝的奶量與時間都會降低。

9.有些孩子早晨起床時也會想喝奶。若情況允許的話,母親可以比孩子更早一點起床,讓父親陪伴孩子。孩子起床沒看到母親,就無法即時要求親餵了。

10.如果漲奶了,別將奶水完全擠出,只要擠至乳房不會漲痛即可。若留一點奶水在乳房內,就不會刺激乳汁分泌,母乳進而也會變少。一旦奶水量銳減,孩子就會喝不太到奶,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吸奶意願;不過也有一些孩子並不是為了喝奶,而只是要獲得安全感;此時可以提供一個固定的玩偶或抱枕,每天陪孩子一起睡,也是幫助他離乳的方法。

離乳時,應避免的做法?

*要以鼓勵與溝通代替責罵與拒絕。孩子不肯離乳時,也不要打罵。盡量鼓勵孩子說到做到;倘若做不到,處罰可以是下一次更慢才餵奶。

*切忌突然離乳而不給予孩子適應期,孩子會有被遺棄的感覺。

吸吮手指,與被強迫離乳有關嗎?

有些人說「平常喜歡吸吮手指,是因為小時候被強迫離乳,口腔期未滿足的緣故」。邱馨慧醫師指出,嬰幼兒時期被強迫離乳,缺乏心理調適期,的確會比較愛吸吮手指。因此家長應漸進地採自然離乳方式,並給予孩子逐步適應的時間與空間。

孩子的年紀與個性,也會影響到離乳的難易度。有些孩子年紀到了,自然而然就會不想喝奶;有些則是要經由親餵、瓶餵、杯餵的漸進過程來過渡。通常2歲以後就可以開始離乳了;未滿1歲以前,則盡量不要離乳。離乳的過程雖然母嬰都可能不太適應,不過這也是孩子必經的過渡階段。建議母親按照本文所說的10項方法試試看,並要充滿耐心地幫助孩子度過困難的離乳期。

邱馨慧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醫研部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FB分享娛樂文,就抽300元7-11禮物卡!

【更多內容請見2013年4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po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