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想當年,程式開發是用筆寫在紙上的!1985 年程式開發手稿,道盡心酸大小事
Apr 30th 2013, 08:16

D23f402d0f69231a13dbeb4f5f2f4d0b 現在的程式開發人員穿著總是一派輕鬆,手邊不乏提神飲料,大尺寸螢幕永遠開著多組 code 視窗,並伴隨著喀搭喀搭的鍵盤敲擊聲。但在 1985 年,當時的開發人員需要先在紙張上寫下程式,經過手工轉譯為程式語言後,才會輸入至電腦內。對照目前環境,30 年不到的時光裡,差異宛如隔世。

程式設計師 John Graham-Cumming(以下簡稱 John)在自己網站中發表了一篇「How I coded in 1985」的文章,述說當時在紙上手寫 code 的那段往日時光,並展示當時的親筆手稿。

當年某間專門生產自動化貼標籤機器的公司,面臨機電、輸送帶等自動化工程整合,需要有人撰寫控制程式而找上了 John 就讀的學校。當時 John 負責在 KIM-1 單板電腦上編撰程式語言,KIM-1MOS 6502 處理器為基礎,使用的程式語言為 Tiny Basic。

▲KIM-1 具備計算機般的輸入裝置,而整個 MOS 6502 也因為價格便宜,成為當時許多嵌入式系統採用的控制核心元件

由於當時的 KIM-1 缺乏組譯器(Assembler)存在,而 KIM-1 的輸入裝置只有一組如同計算機的 16 進位小鍵盤與 6 碼顯示螢幕,這代表從撰寫程式到輸入機器的流程極為複雜,所有的編碼都只能以手工方式輸入。

John 必須先在紙上寫出 code(藍色文字)後再轉譯為 machine code(紅色文字),並制定每一組指令在記憶體上的絕對與相對位址。而手邊沒有電腦的 John 還要負責所有 code 的 16 位元計算,完成整個程式碼後,才將 machine code 手動輸入至 KIM-1 內部。

▲手寫編碼的過程複雜,在最終版本出現前,應該會浪費一堆紙塗塗改改。

對當時的程式人員來說,整個開發過程實在很辛酸,KIM-1 只具備非常基本的 debug 功能,一旦出錯要修改就不是這麼容易,因此絕大部份的 debug 過程都是在 John 的腦袋中模擬執行。

事實上,KIM-1 在1985年時已經不是頂尖的單板電腦,但諸多嵌入式系統仍會採用這種低價的解決方案。這也讓 John 學到了一生受用的兩件事:

  1. Get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第一次就做到最好)
  2. Run code in my own head(腦內預先檢視程式流程)

即便不從事程式開發工作,相信這兩條原則放諸四海而皆準。 John Graham-Cumming 的經驗也讓人再次讚歎,短短不到30年的科技發展是如此迅速;而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資料、圖片來源:blog.jgc.org

延伸閱讀:

T客邦技術部門法寶、工作流程大公開

巨星殞落!人工智慧之父、LISP 語言發明人 John McCarthy 去世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Thatcher's Tyrants - The Tanks, The Guns, The Christmas Car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po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